一、消毒技術 (一)明確消毒的主要對象 應具體(ti) 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徑、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種類,有針對性地使用消毒劑。 (二)采取適當的消毒方法 根據消毒對象選擇簡便
一、消毒技術
(一)明確消毒的主要對象
應具體(ti) 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徑、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種類,有針對性地使用消毒劑。
(二)采取適當的消毒方法
根據消毒對象選擇簡便、有效、不損壞物品、來源豐(feng) 富、價(jia) 格適中的消毒方法。
醫院診療器械按汙染後可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在人體(ti) 接觸部位不同分為(wei) 三類:
1. 高度危險的器材
穿過皮膚、粘膜而進入無菌的組織或器官內(nei) 部,或與(yu) 破損的皮膚粘膜密切接觸的器材,如手術器械、注射器、心髒起搏器等。必須選用消毒法(滅菌)。
2. 中度危險的器材
僅(jin) 與(yu) 皮膚、粘膜密切接觸,而不進入無菌組織內(nei) ,如內(nei) 窺鏡、體(ti) 溫計、氧氣管、呼吸機及所屬器械、麻醉器械等。應選用中效消毒法,殺滅除芽胞以外的各種微生物。
3. 低度危險器材和物品
不進入人體(ti) 組織,不接觸粘膜,僅(jin) 直接或間接地與(yu) 健康無損的皮膚接觸,如果沒有足夠數量的病原微生物汙染,一般並無危害,如口罩、衣被、藥杯等,應選用低效消毒法或隻作一般衛生處理。隻要求去除一般細菌繁殖體(ti) 和親(qin) 脂病毒。
(三)控製影響消毒效果的因素 許多因素會(hui) 影響消毒劑的作用,而且各種消毒劑對這些因素的敏感性差異很大。
1. 微生物的種類
不同類型的病原微生物對消毒劑抵抗力不同,因此,進行消毒時必須區別對待。
(1)細菌繁殖體(ti)
易被消毒劑消滅,一般革藍氏陽性細菌對消毒劑較敏感,革藍氏陰性杆菌則常有較強的抵抗力。繁殖體(ti) 對熱敏感,消毒方法以熱力消毒為(wei) 主。
(2)細菌芽胞
芽胞對消毒因子耐力強,殺滅細菌芽胞可靠的方法是熱力滅菌,電離輻射和環氧乙烷熏蒸法。在化學消毒劑中,戊二醛、過氧乙酸能殺滅芽胞,但可靠性不如熱力滅菌法。
(3)病毒
對消毒因子的耐力因種類不同而有很大差異,親(qin) 水病毒的耐力較親(qin) 脂病毒強。
(4)真菌
對幹燥、日光、紫外線以及多數化學藥物耐力較強,但不耐熱(60℃1小時殺滅)。
2. 微生物的數量
汙染的微生物數量越多需要消毒的時間就越長,劑量越大。
3. 有機物的存在
①有機物在微生物的表麵形成保護層妨礙消毒劑與(yu) 微生物的接觸或延遲消毒劑的作用,以致於(yu) 微生物逐漸產(chan) 生對藥物的適應性。②有機物和消毒劑作用,形成溶解度比原來更低或殺菌作用比原來更弱的化合物。③一部分消毒劑與(yu) 有機物發生了作用,則對微生物的作用濃度降低。④有機物可中和一部分消毒劑。消毒劑中重金屬類、表麵活化劑等受有機物影響較大,對戊二醛影響較小。
4. 溫度
隨著溫度的升高,殺菌作用增強,但溫度的變化對各種消毒劑影響不同。如甲醛、戊二醛、環氧乙烷的濕度升高1倍時,殺菌效果可增加10倍。而酚類和酒精受溫度影響小。
5. PH值
從(cong) 兩(liang) 方麵影響殺菌作用。①對消毒劑的作用:改變其溶解度和分子結構。②pH過高或過低對微生物的生長均有影響。在酸性條件下,細菌表麵負電荷減少,陰離子型消毒劑殺菌效果好。在堿性條件下,細菌表麵負電荷增多,有利於(yu) 陽離子型消毒劑發揮作用。
6. 處理劑量與(yu) 監測
保證消毒、滅菌處理的劑量,加強效果監測,防止再汙染。
二、滅菌技術
(一)高壓蒸汽滅菌法的注意事項
*,無菌包不宜過大(小於(yu) 50cm×30cm×30cm),不宜過緊,各包裹間要有間隙,使蒸汽能對流易滲透到包裹中央。消毒前,打開貯槽或盒的通氣孔,有利於(yu) 蒸汽流通。而且排氣時使蒸汽能迅速排出,以保持物品幹燥。消毒滅菌完畢,關(guan) 閉貯槽或盒的通氣孔,以保持物品的無菌狀態。
第二,布類物品應放在金屬類物品上,否則蒸汽遇冷凝聚成水珠,使包布受潮。阻礙蒸汽進入包裹中央,嚴(yan) 重影響滅菌效果。
第三,定期檢查滅菌效果。經高壓蒸汽滅菌的無菌包、無菌容器有效期以1周為(wei) 宜。
高壓蒸汽滅菌效果的監測:有以下三種方法:
*種是工藝監測,又稱程序監測。根據安裝在滅菌器上的量器(壓力表、溫度表、計時表)、圖表、指示針、報警器等,指示滅菌設備工作正常與(yu) 否。此法能迅速指出滅菌器的故障,但不能確定待滅菌物品是否達到滅菌要求。此法作為(wei) 常規監測方法,每次滅菌均應進行
第二種是化學指示監測。利用化學指示劑在一定溫度與(yu) 作用時間條件下受熱變色或變形的特點,以判斷是否達到滅菌所需參數。